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建设  学术报告

武汉大学张杨波副教授作“作为还原事实的深度访谈:从质询到倾听”学术报告

[发布单位:威尼斯wnsr666    来源:威尼斯wnsr666    发布时间:2018-12-26]

 

20181221日下午,应威尼斯wnsr666邀请,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系主任张杨波副教授在10号教学楼D区四楼报告厅作作为还原事实的深度访谈:从质询到倾听的学术报告。我院全日制研究生约100人聆听了这场学术报告,报告由吕涛博士主持。

张杨波老师的报告主要分为五大部分。首先他向大家讲述了在访谈中的现象及问题。第一,被访者眼中的研究者是什么样的呢?张杨波老师以自己的三次调研为例,在城管调研中,被访者把他当成是一个来自省文明办的督察员;在快递调研中,快递员以为他是一个来自邮政管理局的督察员;在小产权房的调研中,被访者把他当作一个拥有特殊能力的大学教师。接着是对于访谈调查的再拷问,张杨波老师先提出了大众对于访谈的三种错误看法:神话说、混淆说、轻蔑说,接着他说应该建立对于访谈的正确认识,访谈应该是专业的训练与一种人文关怀,应该是一种对于底层群体、边缘群体的同理心体验。第三,张杨波老师认为访谈的研究问题应该是从幻觉走向反思的深度访谈。他从以往的访谈调查存在哪些问题、影响访谈文本产生的过程机制和条件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到最好的访谈这三个方面来讲述。

接着张杨波老师又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访谈资料的真实性。第一,在科学技术视角,访谈资料应具备科学、价值中立与真实的特点。第二,在三角校正视角下,增加多个观察者视角的优缺点。第三,张杨波老师讲了迈向嵌入性关系结构的访谈,他说访谈文本是研究者和被访者互动的结果,我们以往过多地关注技术环节,却忽视了双方在一场访谈过程中背后所嵌入的关系结构对访谈过程的影响。

 接下来,张杨波老师对迈向嵌入性关系结构的访谈做了进一步阐述。第一,是对访谈过程的类型学分析,主要分为三类:接触方式上分为第三方还是陌生人,双方位置上是否对称以及研究议题的敏感程度。还有张杨波老师提到了访谈中的干扰因素,比如如何审视与主题无关的文本,他说真正的访谈应该是无访谈,而且应该把情境纳入资料分析。对于重新激活访谈法的优势,张杨波老师说到深度访谈不是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而且访谈文本与网络关系是相互印证的。在访谈结构之内,应注重访谈双方及过程客观化以及访谈议题的敏感程度,在访谈结构之外,应注意双方嵌入关系的客观化,同时注意访谈议题的敏感程度。

 张杨波老师结合自己关于快递调研中的访谈,又对深度访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强调应该与研究者建立平等关系,把对方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他得出结论,访谈文本生成的过程应是一个慢慢深入的过程,需要注意信息传递的选择机制,在理论、资料与方法中,应对方法反思进一步加强,从理论角度提出一个视角,最后他再一次强调深度访谈绝不是一种方法技巧,而是情和理交融的过程。

报告最后,张老师与在场师生互动交流,现场氛围热烈。此次讲座有效地起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更好地帮助我院研究生对于访谈的理解,让人受益匪浅。

 

(撰稿人:李雅楠   审核人:吕涛)

 

专业院校:
管理机构: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