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0日下午,应我院邀请,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南京大学陈家建教授于威尼斯wnsr66610号教学楼D区四楼学术报告厅为威尼斯wnsr666师生带来了题为“质性研究的传统、困境与发展趋势”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孙特生老师主持,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孙特生老师首先对陈家建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陈家建教授作了详细的介绍。讲座伊始,陈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此次讲座议题,并就讲解内容进行了划分。
第一个部分是质性研究的特点与应用。首先,陈老师从主要观点入手,他认为质性研究是不断演进着的,且质性研究在社会科学中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同时,当前的质性研究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将来将会出现多维的演进导向。其次,陈老师就方法基础与方法应用对质性研究参考文献进行了介绍与总结。再者,陈老师解释了五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即实验研究、量化研究、历史文献研究、计算模拟与质性研究等研究方法,认为研究方法具有可重复性,主要进行因果性解释。再次,陈老师提出我们认识了质性研究的具体概念及特点,质性研究又称为定性研究,是实证研究的一种方法,即追求实证资料的完整深入性,通过典型个案来论证观点。最后,陈老师就“没有数据就是质性研究?”“质性研究就是讲故事?”“质性研究门槛低?”与“质性研究只关注个案?”等四个问题对质性研究的误区进行了讲解。
第二个部分是当前质性研究的方法困境。首先,陈老师指出了质性研究方法的六大特征,即自然性、灵活性、理解性、深度性、反省性与流动性,并讲述了自身对于质性研究方法的理解,他认为质性研究是领域性而非方法性;理论建构能力对质性研究非常重要;不同的学科对质性研究的规范存在差异。同时,陈老师对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重要程度进行了介绍,认为质性研究可以进行意义解读,并且在情景呈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优势,在面对复杂、新的变化时,质性研究方法有着更强的研究能力。最后,陈老师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当前质性研究的困境。第一个方面是经验层面,即个案对象的整体化。以乡村政治为例,论述了传统乡村与当前乡村的区别,并指出了“个案模式”对质性研究的影响与朴素经验主义的弊端。第二个方面是技术困境,即资料分析的计算化,认为计算分析技术取代了质性研究对文本、话语的分析能力。第三个方面是范式困境,即大数据研究的兴起。陈老师认为,与传统的量化研究相比,质性研究的优点是资料自然生成、开放式研究变量等。大数据兴起之后,同时具有质性研究的优势,以及量化研究的样本优势。
第三个部分是质性研究的发展趋势。陈老师从内容效度、样本效度、范式效度与形式效度四个方面讲述了质性研究的发展趋势。陈老师认为质性研究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方法,它从资料调查到技术分析,再到理论形成,都在不断地发展。
在讲座尾声,我院师生与陈教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同学们对信息饱和、典型个案、研究信度等问题提出了疑问,陈老师耐心作答。最后,孙特生老师对陈老师的精彩讲座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作了总结点评。本次讲座内容丰富,对大家在学术上有所启发,也对未来的工作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撰稿:慕娜娜 摄影:严玉琴 审稿:尹广文 审核:李怀)
陈家建教授简介
陈家建,1983 年出生,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研究领域为基层治理组织社会学。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多样的现代化:一个苏南村庄的集体主义史(1950-2017)》。长期从事质性研究,对基层政府运行、公共政策执行、村社区发展等领域有深入的观察。